Appearance
阿里妹导读
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第一次报考软考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就能够顺利通过考试?本文作者从备考时间线和考试科目两个维度分享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前言
2024 年上半年,我首次报考了软考高级架构师科目,并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准备就通过了考试。
![Image](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一些同学希望我分享备考经验,了解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第一次报考就能够顺利通过考试。以下是我将从备考时间线和考试科目两个维度分享自己的一些备考经验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时间线
![Image](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接下来,我将按照时间线分享我备考软考高级架构师的经验。
2.1 复习前
首先,一定不要“选错”报考的科目。我认识一个技术水平非常强的朋友,24 年上半年报考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由于该科目略偏文科,需要记忆的内容较多,复习时间不足,自己的专业知识又不太能发挥作用,最终没有通过。建议开发同学优先选择系统架构设计师或系统分析师。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正式投入复习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经验分享文章,这些资料帮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
此外,我也尝试寻找一些软考高级架构师科目的备考群,以便与志同道合的同事共同备考、交流心得。也可以加入学习群,大家一起分享备考心得、提醒考试报名等信息,可以互帮互助。
最后,我还与几位要好的朋友一起报名并备考软考高级架构师科目,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进度,做到相互提醒和督促。
建议大家在备考前,多阅读经验分享的贴文,并加入一些备考群。如果有可能,找个人相互督促,以减少不必要的弯路。
2.2 复习时
在备考期间,我大约花了一个半月进行复习,但实际的复习时间并不充分。
复习时间分布:
周末:我需要遛娃,只有考前一周的周末能完整复习一天半。其余时间每个周末大约能复习 2 小时。
工作日:工作日要利用下班后晚上睡前的时间复习,有时因重要事情可能也会几天没时间复习,有时间时每天约复习 1 小时。
总体而言,我平均每天复习 0.5 到 1 小时,总共花费了 22.5 到 45 天。
由于阅读书籍过于枯燥且难以抓住重点,我更倾向于通过看视频打基础,利用 PPT 提高复习效率,并结合 AI 深化理解,用真题验证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软考的书太厚,很难坚持看下去,也难以抓住重点。建议直接购买软考辅导机构的视频来学习。一般来说,软考辅导机构的精讲班视频节数较多,且每个视频时长较长,讲解较为细致。为节省时间,对较熟悉的内容我以 1.5 倍速或 2 倍速快速浏览,部分非常熟悉的内容甚至直接跳过。在看完基础班视频后,我又看了冲刺班的视频。掌握大多数知识点后,为提高复习效率,我不再看视频,直接阅读视频配套的 PPT 复习。当遇到 PPT 中不熟悉的内容时,我会回看相关视频,若视频也未能讲清,则使用 AI 进行讲解。
不建议大家在没有系统复习之前就开始做题,此时如果错题多容易影响复习激情,而且很容易强化错误选项,对复习产生负面影响。在考试前一周,我做了近三、四年的真题,主要集中在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部分,论文部分未实际写作。考试前两三天,我找到一篇范文,多次阅读并在脑中构建基本框架,计划在考试时结合考题和自己的项目进行发挥。
在 AI 时代,合理利用 AI 对备考也很有帮助。我为了更好备考创建了两个非常有用的AI助手:通俗讲解助手和软考高级辅导专家。
通俗讲解助手: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概念,是我使用最多的助手,对日常工作和学习帮助最大。
参考提示词如下:
<span><span>## 角色</span></span>
软考高级辅导专家:可以对发送的内容进行结构化讲解,并出一些配套选择题,使用次数较多,效果显著。
参考提示词如下:
<span><span>#</span><span># 角色</span></span>
大家也不必局限于我提供的这两个助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创建更适合你的助手。
大家如果想学习如何系统地掌握提示词技巧,更好地创建各种助手,可以阅读我的相关文章:《一文掌握大模型提示词技巧:从战略到战术》。
2.3 考试时
在综合知识部分,考试时间较为充裕, 75 道题 2 个小时。做题前应仔细审题,以避免因误读题目而丢分。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做标记,以便后续检查时返回确认。
案例分析部分有 5 道题目,需对其中 3 道作答,其中 1 道为必答题,另外 4道选 2。建议在作答前预估每道题的大致得分,优先选择自己更易得分的题目,而非自己最喜欢的题目。例如,如果你在工作中时序图绘制能力很强,但考试涉及的时序图理论知识不熟悉,得分预计比另外一个更低,可以选择另一个更有把握得分的题目。
论文部分虽然要求 2500 字,但采用机考形式,对书写较慢的考生非常有利。论文考试为 4 选 1,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题目作答。选择题目时需权衡难易程度。若选择题目过于简单,虽然竞争者较多,但优秀答卷也较难脱颖而出(当然,简单题目更容易及格);若选择较难题目,则必须确保能够正确回答子问题,否则也可能失分严重,不及格。
2.4 考试后
考试结束后,我进行了估分:
综合知识部分:总共 75 题,每题一分,我预估可以得到约 50 分。标记了 30 多个不确定的题目,认为不可能全部答错。
案例分析题:共 5 道题,其中 1 道为必答题,其他 4 选 2。整体答得较好,尽管必答题的最后小问未能完全作答,其他题目都略知一二,预计得分在 44-48 分之间。
论文部分:4 选 1,我选择了自己非常擅长的单元测试。每个小点都回答得较为充分,并引用了 JetBrains 公司的代码审查手册中的相关论述。论文中还提到了我在项目中使用 AI 编码助手自动生成单元测试,以提高测试覆盖率和编写效率。整体行文流畅,预计得分在 50 分以上。
估分后,便进入了漫长而焦急的等待阶段,最终查分数并总结经验。
三、再回首
出完软考成绩再回头看,除非复习不足,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综合知识部分是可以通过的。如果综合知识部分未能过线,通常意味着另外两科至少有一科不及格。未通过考试的考生,问题主要集中在案例分析或论文部分。
建议大家在综合知识之外,多投入精力于案例分析。论文只需掌握基本框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套用,不必花费过多时间。
接下来,我将按照考试科目的维度分享自己的一些经验。
3.1 综合知识
综合知识考察范围广,但每道题的难度普遍不高,而且考试时间非常充足。满分75分,达到45分即可通过,容错率较高。
由于复习时间有限,在观看视频时不必纠结于难题,不要在某些知识点上耗费过多时间。例如,对于复杂的数学题和偏门的嵌入式题目,如果多次观看视频和 AI 讲解后仍无法理解,建议果断放弃。
![Image](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综合知识的考点重复度高,如软件架构风格、设计模式、软件质量属性、软件测试等,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
考试时,对于拿不准的题目,可以使用右下角的“标记”功能,方便后续检查。除非题目确实看错,否则对于不确定的题目尽量不要修改答案,因为第一感觉往往更准确。我考试时虽然知道这个经验,但还是忍不住改了五六道题,其中一题是看错了题目改对了,其他的对答案发现全都改错了。
3.2 案例分析
![Image](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案例分析题的知识点重复率较高,例如软件质量属性、存储架构、数据流图、UML 图、微服务架构和云原生架构等。这些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频繁出现,如“质量属性效应树”几乎每年都会考,变化仅在于选项和具体的质量属性。
掌握历年真题的案例分析知识点,多练习真题例题,并结合工作经验,通过考试难度不大。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某个知识点不熟悉就认为它不重要。例如,我们熟悉的软件质量属性如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确实重要,但质量属性场景中的激源、刺激、环境、制品、响应和响应度量这六部分虽然不常见,却同样关键。2024年上半年考试的必选题最后一小题就要求写出这些内容,并找到与题目描述的对应关系,许多考生因此痛失八分,导致案例分析没过线。
一般来说,软考辅导机构的高质量视频中讲解的大多数内容都是经过甄选的重要考点,值得重点复习。
3.3 论文
![Image](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有些考过软考高级的同学说自己仅用两三天时间复习论文,我多少还是感到不可思议的。然而,现实是论文我也仅复习两三天的时间。
那么如何做到仅用两三天就可以准备好论文的呢?
建议选择一篇范文,掌握其骨架,并根据考试实际内容进行套用。
软考论文为了便于阅卷,会给出几个分问题。只要论文整体结构符合要求,分问题能自然融合且回答正确,通过考试相对容易。
论文主要包括摘要和正文两部分。
摘要参考框架:
<span>xxxx年 xx 月,我参加了 xx 系统的开发,担任 xx (作者的工作角色)。</span>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项目背景介绍、过渡内容、主体内容和论文结论。框架(以软件系统架构评估为例)如下:
<span>(1) 项目背景介绍,主要包括:系统概要,开发的体制和我担任的工作,在系统方面的情况。(400字)</span>
回顾备考过程,如果想高效准备论文,建议利用 AI 对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提问,掌握核心知识即可,而无需背诵整篇论文。例如,如果准备撰写关于微服务的论文,只需询问 AI 以下问题:“微服务与单体架构的区别”、“微服务架构的优势”和“微服务架构的局限性”等,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即可。如果准备撰写关于单元测试的论文,只需询问AI“单元测试的作用”、“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的区别”和“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的区别”等,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即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可能考到的重要知识点,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考试时直接套用模板即可。
![Image](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评分标准。
下面根据网上整理的相关资料,总结出的论文评分的主要标准。论文评分主要参照每一试题相应的“解答要点”中的要求,对照以下五个方面评分:
贴合题意(占比30%):无论是技术、理论或实践论文,都需要紧扣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应用的深度与水平(占比20%):主要考察考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展现与专业水平。
实践性(占比20%):考官会评估考生在文章中列举的项目实践经验及相关专业水平。
表达能力(占比15%):考官会从逻辑性、表达严谨性、文字流畅性和结构清晰性等方面评估论文的表达能力。
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占比15%):主要考察考生在论文中展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这些评分标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论文写作,确保论文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并能够充分展示个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感悟
有人认为软考含金量不高,认为不值得浪费时间。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夯实专业基础:软考是重新夯实专业基础的绝佳机会。复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知识面,还能更好地掌握一些模糊的知识点。
知识检验:软考也是对自身知识的检验,其案例题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如果不及格,说明自己的知识体系存在不足。
写作能力提升:论文写作可以锻炼写作能力和结构化思维。
软考的含金量还是相当不错的。例如,在杭州,拿到软考高级证书,符合其他要求的条件后就可以申请 E 类人才资格享受租房补贴、部分景区免门票等福利,有些公司还会提供补贴。那些一边认为软考含金量不高,一边又无法通过的人,显得有些矛盾。软考高级通过率并不高,主要是因为复习时间难以保障,且三科要一次性通过,大多数人需要考两次甚至更多次才能通过。许多人虽然不参加软考,但也没有将时间用于更有意义的事情,反而是虚度光阴。而准备软考并不会花费过多时间。如果有时间,参加软考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人说软考看运气,认为运气不好遇到不擅长的题目就容易不过。
我认为软考既看实力也看运气。综合知识部分 75 题中答对 45 题即可,案例题 5 选 3,论文 4 选 1,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运气成分。如果平时多花些时间复习,加上工作经验的加成,通过考试还是相对容易的(注意是通过,而不是高分通过)。
最后,希望本文分享的经验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一次通过软考高级考试。
视频网站的存储与媒体处理方案
视频存储与处理服务解决方案是基于阿里云服务提供高可靠存储和实时自动化服务的一种视频存储和处理解决方案。根据企业业务需求,支持视频存储、水印、转码、点播等能力。帮助您优化和增强视频网站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
快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