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作者:Gideon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605393/answer/772945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假装泻药。要理解这首诗,首先必须谈时代背景。北岛在1973年写的这首诗,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四五运动”之后才有的定稿(关于“四五运动”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懒得打了。。)1976年是wen ge结束的年份,十年的浩劫加上为纪念周恩来而流了鲜血的群众,这些景象自然使得每一个人都愤怒而又无奈,北岛也不例外。在这种浩劫余波未平,而新的希望已经升起的矛盾交织下,北岛写出了这首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两句诗看似与人们固有的道德意识相悖,但这就是对十年疯狂历史的最佳写照:有才华的、正义的、勇敢的、追求光明的人们,躯体躺在冰冷的坟墓里,而那些害人的、制造疯狂的、邪恶的人,却在世间大行其道,这种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现实,明显激怒了北岛。于是北岛在后文说“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些被判决了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做第一千零一名。”他想要做一个审判者,用纸和笔和绳索,把那些在十年里面作恶的人们都宣判一遍,让他们罪有应得,让他们躺在冰冷的坟墓里,而不是带着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继续在世间通行。同时,北岛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叛情绪和怀疑精神。他认为,如果这个世界就这么黑白颠倒下去,正义荡然无存的话,他愿意以自己作为牺牲者,来挑战荒谬的秩序。他并不惧怕死亡,他愿意用自己的血来为公道呐喊,哪怕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在北岛的另外一首诗《宣告》中,他写道:“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示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那自由的风。”诗人用诗歌做出来自己的选择。从诗的结尾来看,北岛其实对未来并不乐观。“如果海洋要决堤”“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这些都是北岛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请情况的悲观预测。但是,北岛并没有因为悲观而退缩,相反,他想要承担这一切。最后,诗人把希望寄托在了时间身上,他坚信时间和后人最终会给这段历史一个公正的评价,那些喊冤死去的人们,那些为虎作伥恶贯满盈的人,在“未来人们凝视的双眼”里,自然会微笑,也自然会痛苦。《回答》作为一首朦胧诗,实际上并不是很朦胧。它的现实指向性非常明显,语句和词的隐喻也并不是很难解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回答》应该算是一首政治抒情诗,但其中的担当感和责任感以及沉重感,却是49年以后的政治抒情诗中极少见的手机码字,排版略乱,十分抱歉。